3003必赢贵宾会

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 ->> 新闻中心 ->> 媒体报道 ->>
《中国电子报》——王晶:数字基建的核心在于“数字”

以下内容转发自《中国电子报》2020年5月25日第4版报道

全国政协委员、新大陆科技集团CEO王晶:

数字基建的核心在于“数字”


●文/中国电子报记者张心怡


“我们看到,有些地方防疫健康码发布后,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,有些地方无法推出,这是因为缺少数字基础设施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新大陆科技集团CEO王晶在接受《中国电子报》专访时表示,“数字基建的核心在于‘数字’,数字背后是巨大的人、事、物信息资源,将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并进行深度关联挖掘和创新应用,对推动国家的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”


数字基础设施是催生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需求的重要动能,被视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。王晶表示,数字基建是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,承载了人、事、物数字化的时代要求,要通过数字基建加速推动产业的智能化与集约化,释放乘数效应。


数字基建的双重意义


数字基建作为“数字中国”的基础设施,对于稳投资、扩内需、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。3月4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,要加快5G网络、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,明确了社会投资建设“精准施肥”的方向是提供底层支撑、具有乘数效应的数字基础设施。王晶表示,正如改革开放初期,以“铁公基”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和行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,在数字化时代,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,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
对于数字基建的意义和作用,王晶表示,要从两个维度来认知。


首先,数字基建是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,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传统基建进行信息化改造、网络化融合和数据化创新,赋能并重构传统物理世界,形成线上线下一体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。


“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,数字基建产业链更长、影响更深、服务更广,将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,这是数字化的底层性、渗透性决定的。”王晶说,“数字基建将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全产业链的数字化重构,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和新技术创新应用,实现产业的集约化和智能化,拉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。”


其次,数字基建是围绕人、事、物的数字化,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,加速信息资源生产、流通、共享和开发应用。随着信息化的演进,各平台对数据价值的认知越来越清晰,信息壁垒无形中阻碍了信息的流通,减弱了信息化的效用。王晶说:“无论是减轻疫情影响,还是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,当务之急是如何完善信息基础设施、打通信息壁垒,推动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软重构。”


王晶表示,数字公民作为人在数字世界的映射,需要进一步普及发展。“数字公民”赋予百姓一个权威可信的数字身份,就如同拥有一把可以打开所有数字化服务场景大门的万能钥匙,不必再费力证明“我是我”。可信数字身份是“数字公民”的基础设施,有了它“数字公民”才会诞生。依托可信数字身份,公民需求和痛点可感知、可识别,轻松实现“一趟都不用跑”,有效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。王晶特别建议统筹规划,将构建国家“可信数字身份+”服务体系纳入数字基建范畴。


释放数据强大能量


王晶表示,数字经济的本质是围绕人、事、物的数字化。可以预见,在未来数字经济时代一方面,数据生产资料将成为主流。进入万物互联时代,生产、生活和治理数据将呈现爆炸式、海量化增长,数据成为比资本、土地、能源更重要的生产要素;另一方面,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交融发展。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赋能实体经济,催生个性化定制、智能化生产、网络化协同、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、新业态,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同步发展。企业作为市场主体,要利用好数据的高赋能性,以数据带动全生产要素的增值和升级。


王晶建议,从两方面着手提升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水平。


从国家层面看,要加大对制造业尤其是创新型制造业的扶持力度,放宽市场准入标准,鼓励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,提升实力。


从企业自身看,要加大研发投入,加强经营的规范化和市场化,将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,把握数字基建带来的投资新抓手、消费新动力和生态构建新机遇。


王晶表示,新大陆将继续参与数字商业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建设,通过数字化赋能增强传统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,投身“数字中国”建设,积极推动“数字公民”建设,着力推动解决“人”的数字化缺失,加速推进以民为本的创新驱动发展。


打通供应链产业链堵点


供应链、产业链的畅通运行是企业生产和民生就业的保障,事关经济发展大局。对于如何打通堵点、连接断点,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,王晶提出了四点建议。


一是保生存。政府要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,采取免税、补助等方式,加快产业链的正常运行。


二是促上云。加快传统制造业上下游的信息化建设,搭建产业链、供应链信息应急管理系统,确保生产线信息对称,既可以减轻疫情带来的冲击,后续也能快速响应市场进行生产。


三是善应对。在面对疫情等冲击时,企业自身要完善应急机制,供应链选择更加灵活,因地而异建立供应链备选库。


四是拓需求。产业链供应链最终指向需求,有了需求才有产出和供应的动态循环。投资、出口、消费这三驾马车,要千方百计跑起来。

分享到:0
新大陆科技集团及部分成员企业
上市公司及部分成员企业
CopyRight@ 2014  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  闽ICP备B2-20050028号  技术支持:一九网络
XML 地图